中央一號文件發布,聚焦3大板塊、依托2大核心技術,蘊藏20個商機(一)
來源:農業行業觀察
日期:2021.02.23
閱讀:11373
初春剛至,2021年,號稱農業風向標的“中央一號文件”2月21日正式出爐,發布機構依然權威新聞媒體“新華社”。這是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“三農”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,其主旨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,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。從“一號文件”總體來看,農業行業觀察認為,未來必將聚焦3大核心板塊,這也算是眾望所歸:
早在2019年的“中央一號文件”就指出: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,對農村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,抓重點、補短板、強基礎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表示,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實質就是要在資金投入、產業布局、勞動力就業、基礎設施建設、公共服務等方面向農業農村傾斜,逐漸矯正城鄉之間的失衡狀態,最終實現均衡發展。畢竟,農業農村現代化關系到2025年小康目標,事關2030年農業現代化的全面達成。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,打好種業翻身仗。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;深入實施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聯合攻關;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。
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發對中國冷鏈物流行業,尤其是對我國的冷庫倉儲,產生了重大影響。隨著網購需求的爆發,人們更愿意在網上購買新鮮食品,農村冷鏈物流建設的必要性也進一步加強。中央一號文件提出,要全面促進農村消費,加快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,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、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、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。講真!撬動萬億級的農村消費市場,不僅僅是農民的期盼,也是企業的責任,刺激與拉動農村消費升級,實現農民幸福生活。未來已來,我們要做的就是“順勢而為”、“乘風破浪”...
以下為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內容要點,我們再來梳理下:1、深入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,完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“菜籃子”市長負責制,確保糧、棉、油、糖、肉等供給安全。2、2021年,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,糧食播種面積保持穩定、產量達到1.3萬億斤以上,生豬產業平穩發展,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,農民收入增長繼續快于城鎮居民,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。3、力爭2021年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啟動實施,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、平穩過渡。到2025年,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,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保障更加有力,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基本形成,鄉村建設行動取得明顯成效。4、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,保護生豬基礎產能,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,積極發展牛羊產業,繼續實施奶業振興行動,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。推進漁港建設和管理改革。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發展。5、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制能力,支持高端智能、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,加大購置補貼力度,開展農機作業補貼。6、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,加快建設南繁硅谷,加強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,研究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后補助政策,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。7、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。推動農村千兆光網、第五代移動通信(5G)、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。8、加強宅基地管理,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,探索宅基地所有權、資格權、使用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。規范開展房地一體宅基地日常登記頒證工作。9、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、再貼現等政策工具,實施最優惠的存款準備金率,加大對機構法人在縣域、業務在縣域的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,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。10、全面促進農村消費。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,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,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,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。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。加快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,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、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、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。其實,農業是一切產業的基礎,但推動農業發展的加速器卻是來自農業之外的領域。透視2021“中央一號文件”10大要點梳理,我們認為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將會迎來大爆發,幫助農業農村邁向現代化:
眾所周知,現代農業生產的流程是一個非常精細化的過程,它的方方面面都和信息技術有或多或少的聯系。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應用領域有以下一些具體的應用:2)農業精細化生產,比如“精確農業”,實際上就是信息技術聯合應用于農業的產物。3)農業生產的工業化,農業的很多門類是非常適合進行工廠化生產的,例如比較成熟的工廠化生產有養雞,養豬等養殖業。農業的工廠化生產可以大大降低生產的成本,提高產品的品質,實現生產過程和產品的標準化。4)農業技術的推廣,以往我國農業新技術,新品種的推廣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推廣模式,都是由國家的農技推廣部門來負責推廣。隨著農業信息化的發展,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,農民學技術不再是言傳身教,他們也學會了在網上主動尋找新技術、新品種、新項目來發家致富。5)農產品銷售 以信息技術為鏈接,橫跨溯源、加工、電商、大數據等信息技術。在中央一號文件里,信息技術體現在數字農業、數字化鄉村、智能農業、農村電商等領域。
生物技術是中國農業戰略技術,與農業結合可以形成多元化發酵。其中,農業生物技術是指運用基因工程、發酵工程、細胞工程、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種等生物技術,改良動植物及微生物品種生產性狀、培育動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種、生產生物農藥、獸藥與疫苗的新技術。同時,生物技術在改善人類生活、改善地球環境方面前景遠大。預計到 2050 年,世界人口將達到九十億,而生物技術為可持續生存、健康飲食、抵抗疾病和減少對地球的印跡等帶來了新的希望。在中央一號文件里,生物技術體現在轉基因農業、綠色農業、生物育種等領域。